痢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2畫 半包圍結構 U+75E2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7 畫

半包圍結構

形聲字

413413123422

lei6

0012.0

U+75E2

E797A2

KHDN

UTJK

痢字概述

〔痢〕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痢〕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疒利)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痢〕字倉頡碼是KHDN,五筆是UTJK,四角碼是0012.0

〔痢〕字統一碼UNICODE是U+75E2,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178,UTF8:E797A2

〔痢〕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痢的意思

lì ㄌㄧˋ

基本解釋

中醫學病名,古稱“滯下”。又因病情不同而有“赤~”、“白~”、“赤白~”、“噤口~”等名。

〔~疾〕傳染病。症狀有大便頻繁,腹痛,發熱,糞便帶膿、血和黏液等。

見“”字“瘌痢”。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疒( jí ),表示與疾病有關,利聲。本義:病名。即“痢疾”) 同本義。

凡山水甚強寒,飲之皆令人 曹操《魏武令》

痢症(痢疾)

dysentery;

痢的國語辭典解釋

lì ㄌㄧˋ

詳細解釋

病名。一種由細菌或阿米巴原蟲所感染的腸道炎症。患者有強烈的腹瀉及腹絞痛,解便頻繁且稀薄,嚴重時便中有血,並伴隨著電解質和水分的流失,而導致嚴重虛脫。

痢的兩岸詞典解釋

lì ㄌㄧˋ

詳細解釋

一種由細菌或阿米巴原蟲感染引起的腸道炎疾病。症狀為發燒、腹痛、腹瀉,解便頻繁且稀薄,嚴重時帶血。

痢字的翻譯

dysentery

Dysenterie, Ruhr (S)

diarrhée, dysente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