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字的意思和解釋

zhì

⽧部 共12畫 半包圍結構 U+75E3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7 畫

半包圍結構

形聲字

413411214544

zhì

zi3

0013.1

U+75E3

E797A3

KGP

UFNI

痣字概述

〔痣〕字拚音是(zh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痣〕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疒誌)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痣〕字倉頡碼是KGP,五筆是UFNI,四角碼是0013.1

〔痣〕字統一碼UNICODE是U+75E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179,UTF8:E797A3

〔痣〕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痣的意思

zhì ㄓˋ

基本解釋

人體皮膚所生的有色斑點,沒有痛癢等感覺。

詳細解釋

名詞

皮膚上一種先天性的色素沉著區。

,黑子。 《廣韻》初,貴嬪生而有赤在左臂,治之不滅。 《梁書 · 高祖丁貴嬪傳》

痣疣(痣和疣。都是贅生在皮膚上的不痛不癢的小疙瘩。比喻多餘而無用的東西)

mole; nevus; naevus;

痣的國語辭典解釋

zhì ㄓˋ

詳細解釋

皮膚上所生的圓形斑點,可能是色素沉澱或血管性、表皮性的增生。

痣的兩岸詞典解釋

zhì ㄓˋ

詳細解釋

1.皮膚上有色的斑塊。形狀不一,有的平整,有的突起。

2.姓。

痣字的翻譯

spots, moles; birthmark

Maulwurf (S)​, Muttermal, Geburtsmal (S, Med)

naevus, grain de beauté, tache de naissance

シ あざ ほく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