痨字的意思和解釋
痨
⽧部 共12畫 半包圍結構 U+75E8 CJK 基本漢字
痨字概述
〔痨〕字拚音是(láo),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痨〕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疒勞)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痨〕字倉頡碼是KTBS,五筆是UAPE06 UAPE98 UAPL86 ,四角碼是0012。
〔痨〕字統一碼UNICODE是U+75E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184,UTF8:E797A8。
〔痨〕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痨的意思
痨 láo ㄌㄠˊ
基本解釋
①中醫指積勞損削之病。五~(五髒勞損,“心勞”、“肝勞”、“肺勞”、“脾勞”、“腎勞”的總稱)。
②結核病的俗稱。肺~。骨~。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疒( chuáng ),表示與疾病有關,勞聲。本義:積勞瘦削。
2.勞損病。
疲,今人以積勞瘦削為癆病。 《正字通》
癆怯(虛勞);癆傷(猶勞傷)
internal injury caused by overstrain;
3.結核病的俗稱。多指肺結核 。
癆瘵(肺結核病。俗稱“肺癆”);癆嗽(患癆病而咳嗽);癆蟲(舊時稱專染肺病的微生物為癆蟲)
tuberculosis;
痨字的翻譯
consumption; tuberculosis
Schwindsucht, erschöpft (S)
tubercu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