瘃字的意思和解釋

zhú

⽧部 共13畫 半包圍結構 U+7603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3 畫

8 畫

半包圍結構

形聲字

4134113533434

zhú

zuk1

0013.2

U+7603

E79883

KMSO

UGEY06 UGEY98 UEYI86

瘃字概述

〔瘃〕字拚音是(zhú),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瘃〕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疒豖)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瘃〕字倉頡碼是KMSO,五筆是UGEY06 UGEY98 UEYI86 ,四角碼是0013.2

〔瘃〕字統一碼UNICODE是U+760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211,UTF8:E79883

〔瘃〕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瘃的意思

zhú ㄓㄨˊ

基本解釋

病名,即“凍瘡”凍~。

凍幹( gān )~脯(凍肉幹)。

詳細解釋

名詞

1.凍瘡。

將軍士寒,手足皸 《漢書》窮臘一尺雪,跨春氣逾嚴,童仆苦病,庭戶無與杴。 宋 · 梅堯臣《對殘雪懷歐陽永叔》

chiblain;

2.瘃墜(瘃墮)

3.凍而凝結。

迨至蒙古入 杭,群驅北徒,足墮指,啼饑僦食於原野。 王夫之《宋論》

瘃脯(臘肉);瘃魚(魚類臘製品);瘃臘(魚肉類臘製品)

freeze; be frozen;

瘃的國語辭典解釋

zhú ㄓㄨˊ

詳細解釋

手足的凍瘡。

唐 · 段成式《酉陽雜俎 · 卷一九 · 廣動植》:“茄子熟者,食之厚腸胃,動氣發痰,根能治灶瘃。”宋 · 梅堯臣《對殘雪懷歐陽永叔》詩:“童仆苦病瘃,庭戶無與杴。”

瘃的兩岸詞典解釋

zhú ㄓㄨˊ

詳細解釋

《書》凍瘡。

病瘃、凍瘃、童仆苦病瘃,庭戶無與杴(宋‧梅堯臣《對殘雪懷歐陽永叔詩》)。

瘃字的翻譯

sores from cold

Frostbeule (S)

engelure

チョク トク ショク ソク チク しもや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