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字的意思和解釋
瘦
⽧部 共14畫 半包圍結構 U+7626 CJK 基本漢字
瘦字概述
〔瘦〕字拚音是(shòu),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瘦〕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疒叟)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瘦〕字倉頡碼是KHXE,五筆是UEHC06 UEHC98 UVHC86 ,四角碼是0014.7。
〔瘦〕字統一碼UNICODE是U+762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246,UTF8:E798A6。
〔瘦〕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瘦的意思
瘦 shòu ㄕㄡˋ
基本解釋
①體內含脂肪少,肌肉不豐滿,與“胖”、“肥”相對。~溜(“溜”讀輕聲)。~弱。~小。~削。~俏。~長( cháng )。~癟。消~。清~。~骨嶙峋。
②衣服鞋襪等窄小。這條褲子太~了。
③細削,單薄。字小而~。
④土地瘠薄。~瘠。
⑤遒勁有骨力。書貴~硬。水清石~。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疒( chuáng ),叟聲。從疒,表明與疾病有關。本義:肌肉不豐滿。
瘦,臞也。 《說文》。毀瘠羸瘦。 《孝經》久則瘦臞腐敗。 《周禮 · 廛人》注有書生避雨簷下,衣濕袖單,影乃益瘦。 清 · 周容《芋老人傳》
瘦怯(瘦弱;瘦削);瘦怯怯(瘦弱的樣子);瘦亭亭(亦作“瘦棱樓”。十分瘦削的樣子);瘦岩岩(纖細瘦削的樣子);瘦懨懨(瘦厭厭。形容瘦弱消瘦);瘦伶伶(形容瘦的樣子);瘦伶仃(十分瘦弱的樣子);瘦客(消瘦衰弱之人);瘦悴(消瘦憔悴);瘦容(消瘦的容的樣子)
thin; skinny; slender;
3.細小;不茁壯。
落鬆滿地金釵瘦,遠樹黏天菌子孤。 楊萬裏《劉村渡》
瘦硬(細瘦而堅硬);瘦果(幹果的一種,比較小。如白頭翁,向日葵等)
tight; small;
4.[土地]瘠薄,不肥沃。
水肥應返釣,田瘦合歸犁。 宋 · 葉適《戴肖望挽詞》
瘦薄(猶瘠薄。土地不肥沃);瘦田(瘠薄之田)
not fertile;
5.形容削直、突兀。
路轉山腰未足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宋 · 蘇軾《與毛令方尉遊西菩提寺》
瘦石(峭削之石);瘦筇(指手杖。筇竹,節高幹細,可作手杖);瘦脊(山勢尖削);瘦鶴(即鶴。以其嘴長直、腳細長故雲)
steep; sharp;
6.字體細而有力 。
瘦勁;瘦健(書法字形細長而挺撥有力)
small and forceful;
動詞
◎消損;減少 。
瘦減(減縮);瘦臒(幹縮)
become thin; reduce;
瘦的國語辭典解釋
瘦 shòu ㄕㄡˋ
詳細解釋
形
1.肌肉不豐滿。
瘦弱、瘦小、骨瘦如柴、燕瘦環肥。
2.精赤不帶脂肪的。
瘦肉、這塊肉太肥,我要瘦一點的。
3.纖細、不豐富。
唐 · 白居易《茅城驛》詩:“地薄桑麻瘦,村貧屋舍低。”宋 · 陸遊 《泛舟》詩:“葉凋山寺出,溪瘦石橋高。”
4.土地瘠薄。
唐 · 孟郊《秋夕貧居述懷》詩:“淺井不供飲,瘦田長廢耕。”
5.書法筆畫細而有力。
唐 ·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 通神。”
動
◎減損。
宋 · 李清照《如夢令 · 昨夜雨疏風驟》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消瘦。
瘦的兩岸詞典解釋
瘦字的翻譯
thin, emaciated, lean; meager
dünn, mager (Adj), histor. Variante von 痩 (Adj), schlank (Adj), siehe 瘦 shou4
maigre, mince, étroit
ソウ シュウ シュ やせ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