瘵字的意思和解釋
瘵
⽧部 共16畫 半包圍結構 U+7635 CJK 基本漢字
瘵字概述
〔瘵〕字拚音是(zhài,j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瘵〕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疒祭)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瘵〕字倉頡碼是KBOF,五筆是UWFI,四角碼是0019.1。
〔瘵〕字統一碼UNICODE是U+763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261,UTF8:E798B5。
〔瘵〕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瘵的意思
瘵 zhai ㄓㄞ˙
詳細解釋
名詞
1.病。多指癆病。
念其服勞之久,憫其攖瘵之深。 宋 · 王安石《乞退表》
瘵鬼(因患癆病而死者);瘵疾(疫病。亦指癆病)
disease;
2.疾苦;困頓。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詩 · 大雅 · 瞻仰》。又如:瘵瘼(凋敝,衰敗)
sufferings;
瘵的國語辭典解釋
瘵 zhài ㄓㄞˋ
詳細解釋
名
1.疾病。
《爾雅 · 釋詁下》:“瘵,病也。”唐 · 李白《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年過耳順,風瘵日加。”
2.肺結核。
《聊齋誌異 · 卷三 · 連城》:“未幾,女病瘵,沉痼不起。”
癆瘵。
3.災害。
《文選 · 木華 · 海賦》:“天綱浡潏,為凋為瘵。”
形
◎痛苦。
《詩經 · 大雅 · 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瘵的兩岸詞典解釋
瘵字的翻譯
a wasting disease
Schwindsucht, Tuberkulose (S, Med)
phtisie, consomption
サイ セ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