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字的意思和解釋
癭
⽧部 共22畫 半包圍結構 U+766D CJK 基本漢字
癭字概述
〔癭〕字拚音是(yǐ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22畫。
〔癭〕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疒嬰)組成。
〔癭〕字倉頡碼是KBCV,五筆是UMMV,四角碼是0014.4。
〔癭〕字統一碼UNICODE是U+766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317,UTF8:E799AD。
癭的國語辭典解釋
癭 yǐng ㄧㄥˇ
詳細解釋
名
1.長在脖子上的囊狀瘤。
《說文解字 · 疒部》:“癭,頸瘤也。”《洛陽伽藍記 · 卷二 · 景寧寺》:“所謂陽翟之民,不知癭之為醜。”
2.樹木上突起的贅瘤。
唐 · 杜甫《贈王二十四侍禦契四十韻》:“長歌敲柳癭,小睡憑藤輪。”《聊齋誌異 · 卷一 · 嬌娜》:“未幾,割斷腐肉,團團然如樹上削下之癭。”
癭的兩岸詞典解釋
癭 yǐng ㄧㄥˇ
詳細解釋
1.《書》脖子上的瘤狀物。
所謂陽翟之民,不知癭之為醜(《洛陽伽藍記‧卷二‧景寧寺》)。
2.《書》樹木上突起的贅瘤。
絲繁煮細蓴,長歌敲柳癭(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禦契四十韻》)、割斷腐肉,團團然如樹上削下之癭(《聊齋誌異‧卷一‧嬌娜》)。
癭字的翻譯
swelling, goiter
Gallapfel (Bio)
goitre
エイ ヨウ こ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