矰字的意思和解釋
矰
⽮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77F0 CJK 基本漢字
矰字概述
〔矰〕字拚音是(zē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7畫。
〔矰〕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矢曾)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矰〕字倉頡碼是OKCWA,五筆是TDUJ,四角碼是8848.6。
〔矰〕字統一碼UNICODE是U+77F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704,UTF8:E79FB0。
〔矰〕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矰的意思
矰 zēng ㄗㄥ
基本解釋
①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矢、茀矢,用諸弋射。”
②泛指短箭:“帝俊賜羿彤弓素~,以扶下國。”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矢,曾聲。矢指箭。本義:古代射鳥用的拴著絲繩的箭。
2.同本義。
矰,矰射矢也。 《說文》矰,箭也。 《廣雅》矰矢矰矢用諸矰射。 《周禮 · 司弓矢》宛路之矰。 《呂氏春秋 · 直諫》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史記》
矰矢(箭名。古代八矢之一,用以射飛鳥);矰矰(用絲繩係住石製箭頭的射鳥工具)
arrow for shooting birds;
3.短箭。
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矰、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 《國語》
矰弋(矰矰,矰繳。係有絲繩、弋射飛鳥的短箭。比喻暗害人的手段)
short arrow;
矰的國語辭典解釋
矰 zēng ㄗㄥ
詳細解釋
名
◎係有絲繩,用以射鳥的箭。
《楚辭 · 屈原 · 九章 · 惜誦》:“矰弋機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漢 · 王逸 · 注:“矰,繳射矢也。”《文選 · 張華 · 鷦鷯賦》:“然皆負矰嬰繳,羽毛入貢。”
矰的兩岸詞典解釋
矰字的翻譯
arrow with attached silk cord
ソウ や いぐる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