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字的意思和解釋

duì duī

⽯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7893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3 畫

8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325132411121

duì,duī

deoi3

1061.4

U+7893

E7A293

MROG

DWYG

碓字概述

〔碓〕字拚音是(duì,du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碓〕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石隹)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碓〕字倉頡碼是MROG,五筆是DWYG,四角碼是1061.4

〔碓〕字統一碼UNICODE是U+789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867,UTF8:E7A293

〔碓〕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碓的意思

duì ㄉㄨㄟˋ

基本解釋

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房(舂米的作坊)。

詳細解釋

名詞

用於去掉稻殼的腳踏驅動的傾斜的錘子,落下時砸在石臼中,去掉稻穀的皮 因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新論》

pestel for hulling rice;

動詞

舂, 搗 。

碓米(舂米)

pound with a pestle;

碓的越南字釋義

讀音đôi 一對(夫婦); 聲張。

碓的國語辭典解釋

duì ㄉㄨㄟˋ

詳細解釋

舂米的用具。

《廣韻 · 去聲 · 隊韻》:“碓,杵臼。”宋 · 陸遊《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詩四首之一:“數家茅屋自成村,地碓聲中晝掩門。”《西遊記 · 第一九回》:“那怪撲的跪下,望空似搗碓的一般,隻管磕頭。”

碓的兩岸詞典解釋

duì ㄉㄨㄟˋ

詳細解釋

舂米的工具,由石臼和杵組成,把稻穀或糙米盛放於石臼中,用杵連續搗動,使去殼或皮。

碓字的翻譯

pestle

pilon pour monder le grain

タイ ツイ テ う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