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字的意思和解釋

qìng qǐng

⽯部 共16畫 上下結構 U+78EC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6 畫

11 畫

上下結構

會意字

1215213355413251

qìng,qǐng

hing3

4760.1

U+78EC

E7A3AC

GEMR

FNWD06 FNWD98 FNMD86

磬字概述

〔磬〕字拚音是(qìng,qǐ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磬〕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殸石)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磬〕字倉頡碼是GEMR,五筆是FNWD06 FNWD98 FNMD86 ,四角碼是4760.1

〔磬〕字統一碼UNICODE是U+78E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0956,UTF8:E7A3AC

〔磬〕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磬的意思

qìng ㄑㄧㄥˋ

基本解釋

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懸掛。

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既可作念經時的打擊樂器,亦可敲響集合寺眾。

縊殺:“公族其有死罪,則~於甸人”。

古同“”,空,盡。

詳細解釋

名詞

1.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擊磬的形象。本義:古代樂器。用石或玉雕成。懸掛於架上,擊之而鳴。

2.同本義。

,樂石也。 《說文》小華之山多石。 《山海經 · 西山經》泗濱浮 《書 · 禹貢》同音。 《詩 · 小雅 · 鼓鍾》依我聲。 《詩 · 商頌 · 那》語寡人以憂者擊 《淮南子 · 泛論》置於水中。 宋 · 蘇軾《石鍾山記》西門豹簪筆折,向河立待良久。 《西門豹治鄴》

磬人(負責治磬的官員);磬工(負責製磬的官員);磬色(玉磬的光彩);磬師(古樂官名);磬管(兩種古樂器名)

chime stone; musical stone;

3.適宜製磬的美石 。

磬石(適宜製磬的美石);磬錯(磨磬用的石頭)

fine stone;

動詞

1.彎腰。表示謙恭。

簪筆折。 《史記 · 滑稽列傳》

磬折(彎腰;卑躬屈膝);磬沼(形容曲折的池)

bow;

2.假借為“”。縱馬奔馳。

控忌,抑縱送忌。 《詩 · 鄭風 · 大叔於田》

gallop;

形容詞

通“”。空,盡 金積折廉,璧襲無理,磬龜無腹,蓍策日施 。——《淮南子·覽冥》

empty;

磬的國語辭典解釋

qìng ㄑㄧㄥˋ

詳細解釋

樂器名:(1)古代用玉石或金屬製成的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可懸掛在架上。數量不一,有單一的特磬,也有成組排列的編磬。(2)寺觀禮佛時所敲的銅製樂器。中空,形狀像缽。僧人敲擊用以表示活動的開始或結束。

磬的兩岸詞典解釋

qìng ㄑㄧㄥˋ

詳細解釋

1.打擊樂器名:

2.以玉石或金屬製成。曲尺形,掛於架上用木槌敲擊發聲。可分單一的特磬及成組的編磬。

3.通常由銅製成。中空,形狀像缽。於香客禮佛或寺廟舉行禮佛慶典時使用。

磬字的翻譯

musical instrument; musical stone

Klangstein ( altes Schlaginstrument )​ (S)​, Qing ( topfförmiges Schlaginstrument aus Messing in buddh. Tempeln )​ (S)

cloche, instruments de musique formés de pierre

ケイ キョウ キ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