祫字的意思和解釋

xiá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796B CJK 基本漢字

⺭ 部

10 畫

6 畫

左右結構

4524341251

xiá

haap6

3826.1

U+796B

E7A5AB

IFOMR

PYWK

祫字概述

〔祫〕字拚音是(xiá),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祫〕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示合)組成。

〔祫〕字倉頡碼是IFOMR,五筆是PYWK,四角碼是3826.1

〔祫〕字統一碼UNICODE是U+796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083,UTF8:E7A5AB

祫的意思

xiá ㄒㄧㄚˊ

基本解釋

古代天子或諸侯把遠近祖先的神主集合在太廟裏進行祭祀。

詳細解釋

名詞

古時天子諸侯宗廟祭禮之一 。集合遠近祖先的神主於太祖廟大合祭。三年喪畢時舉行一次,次年又舉行一次,以後每五年一次。

大事者何?大也。大者何?合祭也。 《公羊傳》

祫祭(古代天子諸侯所舉行的集合遠近祖先神主於太祖廟的大合祭);祫祀(即祫祭);祫享(祫祭)

an ancient sacrificial offerings;

祫的國語辭典解釋

xiá ㄒㄧㄚˊ

詳細解釋

古代在太廟中合祭遠近祖先的祭祀,每三年舉行一次。

《說文解字 · 示部》:“祫,大合祭先祖親疏遠近也。《周禮》曰:‘三歲一祫。’”《公羊傳 · 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 ”

祫的兩岸詞典解釋

xiá ㄒㄧㄚˊ

詳細解釋

古代祭禮,指在太廟中合祭祖先。

祫字的翻譯

triennial sacrifice to one's ancestors

コウ ギョ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