禡字的意思和解釋
禡
⺭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79A1 CJK 基本漢字
禡字概述
〔禡〕字拚音是(mà),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禡〕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示馬)組成。
〔禡〕字倉頡碼是IFSQF,五筆是PYCO06 PYCO98 PYCY86 ,四角碼是3122.7。
〔禡〕字統一碼UNICODE是U+79A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137,UTF8:E7A6A1。
禡的意思
禡 mà ㄇㄚˋ
基本解釋
◎古代行軍在軍隊駐紮的地方舉行的祭禮。~牙(古代軍隊出發舉行祭牙旗之禮)。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示,馬聲。從示,與祭祀、鬼神有關。本義:行軍時在軍隊駐紮處舉行的祭祀) 同本義 是類是禡。——《詩·大雅·皇矣》 禡於所徵之地。——《禮記·王製》 【漢典】。
sacrifice(to the place on hill where army stops);
禡的國語辭典解釋
禡 mà ㄇㄚˋ
詳細解釋
名
◎古時出兵,在駐紮地敬祀神祇的一種祭典。
《說文解字 · 示部》:“祃,師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祃。”《禮記 · 王製》:“祃於所征之地。”漢 · 鄭玄 · 注:“祃,師祭也,為 兵禱。”
禡的兩岸詞典解釋
禡字的翻譯
a sacrifice at the beginning of a military campaign or on the 2nd and 16th day of the lunar month
Opfer (S)
(arch.) rituel religieux pour partir à la guerre, d (22e), sacrifice au dieu de la guerre
バ 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