禫字的意思和解釋

dàn

⺭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79AB CJK 基本漢字

⺭ 部

16 畫

12 畫

左右結構

4524125221251112

dàn

taam5

3124.6

U+79AB

E7A6AB

IFMWJ

PYSF06 PYSJ98 PYSJ86

禫字概述

〔禫〕字拚音是(dà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禫〕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示覃)組成。

〔禫〕字倉頡碼是IFMWJ,五筆是PYSF06 PYSJ98 PYSJ86 ,四角碼是3124.6

〔禫〕字統一碼UNICODE是U+79A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147,UTF8:E7A6AB

禫的意思

dàn ㄉㄢˋ

基本解釋

古代除去孝服時舉行的祭祀:“晉初用王肅議,祥~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為製。”

詳細解釋

名詞

祭名。古時喪家除服的祭祀。

禪,除服祭也。從示,單聲。 《說文》中月而禪。 《儀禮 · 士虞禮記》。注:“祭名也。與大祥間一月。自喪至中,凡二十七月。古文禪或為導,禪導雙聲。”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 《儀禮 · 士虞禮記》注

禫服(除喪服。禫:除喪服之祭);禫除(舉行祭禮除喪服);禫祭(除喪服之祭)

(of family of the deceased)the rite for removing the mourning apparel;

禫的國語辭典解釋

tǎn ㄊㄢˇ

詳細解釋

父母喪期服滿,脫除孝服的祭禮。

《說文解字 · 示部》:“禫,除服祭也。”元 · 王實甫《西廂記 · 第一本 · 第二折》:“這是崔相國小姐至孝,為報父母之恩,又是老相公禫日,就脫孝服,所以做好事。”

禫的兩岸詞典解釋

tǎn ㄊㄢˇ

詳細解釋

古代除去喪服的祭禮。

禫字的翻譯

sacrifice offered at the end of the three years' mourning the death of a parent

Opfer am Ende der Trauerzeit

タン ド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