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字的意思和解釋

zhì dié

⽳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7A92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6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44534154121

zhì,dié

zat6

3010.4

U+7A92

E7AA92

JCMIG

PWGF

窒字概述

〔窒〕字拚音是(zhì,dié),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窒〕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穴至)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窒〕字倉頡碼是JCMIG,五筆是PWGF,四角碼是3010.4

〔窒〕字統一碼UNICODE是U+7A92,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378,UTF8:E7AA92

〔窒〕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窒的意思

zhì ㄓˋ

基本解釋

阻塞不通。~息。~塞。~悶。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穴,至聲。洞穴狹小阻塞,故從穴。本義:阻塞,不通。

2.同本義。

,塞也。 《說文》有孚 《易 · 訟》。虞注:“塞止也。”精不流則氣鬱,鬱處頭則為腫為風…處鼻則為鼽為 《呂氏春秋 · 盡數》。注:“不通也。”熏鼠。 《詩 · 豳風 · 七月》

窒塞;窒閡(閉塞,阻隔)

obstruct;

3.抑止住使不發泄。

損,君子以懲忿欲。 《易 · 損》

窒抑(阻遏;抑製);窒欲(抑製欲望);窒滯(阻礙);窒沮(阻滯);窒鬱(抑鬱;沉悶);窒士(不得誌的文人)

suppress;

名詞

障礙物。

皆通。 《丞相答刺罕贈諡製》

窒煩(排除煩亂的心情)

obstacle;

窒的國語辭典解釋

zhì ㄓˋ

詳細解釋

1.阻塞、充填。

《呂氏春秋 · 季秋紀 · 季秋》:“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窒。”明 · 張居正《辛未會試程策》:“下流壅則上溢,上源窒則下枯。”

窒息。

2.抑製、停止。

《易經 · 損卦 · 象曰》:“君子以懲忿窒欲。”

窒的兩岸詞典解釋

zhì ㄓˋ

詳細解釋

阻塞;堵塞。

窒悶、窒息、窒塞(ㄙㄜˋ sè)、窒礙。

窒字的翻譯

stop up, obstruct

pfropfen, zustopfen

obstruer, boucher

チツ デツ ネチ テツ テチ ふさがる ふさ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