笢字的意思和解釋

mǐn

⺮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7B22 CJK 基本漢字

⺮ 部

11 畫

5 畫

上下結構

31431451515

mǐn

man5

8874.7

U+7B22

E7ACA2

HRVP

TNAB

笢字概述

〔笢〕字拚音是(mǐ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笢〕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竹民)組成。

〔笢〕字倉頡碼是HRVP,五筆是TNAB,四角碼是8874.7

〔笢〕字統一碼UNICODE是U+7B22,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522,UTF8:E7ACA2

笢的意思

mǐn ㄇㄧㄣˇ

基本解釋

竹子的表皮,可劈成篾條。

理發用的刷子。

詳細解釋

名詞

1.竹子的表皮,可劈成篾條。

,竹膚也。 《說文》

bamboo skin;

2.見“笢笏”

笢的國語辭典解釋

mǐn ㄇㄧㄣˇ

詳細解釋

1.竹子外表的青皮。

《說文解字 · 竹部》:“笢,竹膚也。”清 · 段玉裁 · 注:“膚,皮也,竹膚曰笢,亦曰筍。”

2.梳理頭發的工具。即抿子。

明 · 張自烈《正字通 · 竹部》:“笢,今之澤發騣刷曰笢。”

笢的兩岸詞典解釋

mǐn ㄇㄧㄣˇ

詳細解釋

1.竹篾;竹子青皮。

2.古代婦女梳頭時往頭發上抹油或水用的小刷子。

竹笢、牛角笢。

笢字的翻譯

ビン ミ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