笴字的意思和解釋
笴
⺮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7B34 CJK 基本漢字
笴字概述
〔笴〕字拚音是(gǎ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笴〕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竹可)組成。
〔笴〕字倉頡碼是HMNR,五筆是TSKF,四角碼是8862.1。
〔笴〕字統一碼UNICODE是U+7B3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540,UTF8:E7ACB4。
笴的意思
笴的國語辭典解釋
笴 gě ㄍㄜˇ
詳細解釋
名
1.箭杆。
《廣韻 · 上聲 · 哿韻》:“笴,箭莖也。”唐 · 段成式《酉陽雜俎 · 卷一 · 忠誌》:“太宗虯須,嚐戲張弓掛矢,好用四羽大笴,長常箭一扶,射洞門闔。”
2.借指箭。
宋 · 陸遊《萬裏橋江上習射》詩:“丈夫未死誰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笴的兩岸詞典解釋
笴 gě ㄍㄜˇ
詳細解釋
1.《書》箭杆。
太宗虯須,嚐戲張弓掛矢,好用四羽大笴,長常箭一扶,射洞門闔(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忠誌》)。
2.《書》杆。
銀鎗笴。
3.《書》箭。
邇來又學射,力薄愁官笴(宋‧蘇軾《和子由論書》)、丈夫未死誰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宋‧陸遊《萬裏橋江上習射詩》)。
4.量詞。古用於計算槍、箭等。
一騎(ㄐ丨ˋ jì/ㄑ丨ˊ qí)馬,一笴鎗。
笴字的翻譯
an arrow shaft
カ カン コウ やが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