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字的意思和解釋
笺
⺮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7B3A CJK 基本漢字
笺字概述
〔笺〕字拚音是(jiā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笺〕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竹戔)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笺〕字倉頡碼是HIJ,五筆是TFXY06 TGAU98 TGU86 ,四角碼是8850。
〔笺〕字統一碼UNICODE是U+7B3A,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546,UTF8:E7ACBA。
〔笺〕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笺的意思
笺 jiān ㄐㄧㄢ
基本解釋
①注釋。~注。
②小幅華貴的紙張,古時用以題詠或寫書信。便~。信~。
③書信。~劄。~牘。華~。
④文體名,書劄、奏記一類。~奏。奏~(多呈皇後、太子、諸王)。
詳細解釋
動詞
◎(形聲。從竹,戔( jiān )聲。本義:注釋) 同本義。
箋,表識書也。…字亦作牋。 《說文》箋,書也。 《廣雅》鄭子諸經皆謂之“注”,此言箋者……記識其事,故稱為“”。 孔穎達《毛詩正義》
箋釋(猶箋注);箋疏(箋注);箋訓(箋注訓釋)
annotate; explain with notes;
名詞
1.注釋的文字。
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韓愈《施先生墓銘》
;箋記(古文體名)
annotation;
2.供題詩、寫信等用的(質量較高的)小幅紙張 。
箋管(紙和筆);箋幅(箋紙,信箋);箋詠(在箋紙上題詠詩詞)
writing paper;
3.中國古代寫給帝王的書信 。
奏箋;《答東阿王箋》
one of document;
4.書信的代稱 。
投箋;便箋;手箋。
letter;
5.名片;名刺。
親友投箋互拜。 明 · 田汝成《熙朝樂事》
card;
笺字的翻譯
note, memo; stationery; comments
Brief (bogen) (S)
papier à lettre de fantaisie, lettre,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