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字的意思和解釋

jīn qián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7B4B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6 畫

上下結構

會意字

314314351153

jīn,qián

gan1

8822.7

U+7B4B

E7AD8B

HBKS

TEER06 TEER98 TELR86

筋字概述

〔筋〕字拚音是(jīn,qiá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筋〕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竹肋)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筋〕字倉頡碼是HBKS,五筆是TEER06 TEER98 TELR86 ,四角碼是8822.7

〔筋〕字統一碼UNICODE是U+7B4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563,UTF8:E7AD8B

〔筋〕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筋的意思

jīn ㄐㄧㄣ

基本解釋

肌肉的俗稱。~力。~肉。~疲力盡。

肌腱或附著在骨頭上的韌帶。~骨。~道(“”讀輕聲)。蹄~。

可見的皮下靜脈的俗稱。~絡。~脈。青~暴露。

像筋的東西。鋼~。橡皮~兒。

詳細解釋

名詞

1.會意。從肉,從力,從竹。因為竹多筋,故從“”。本義:附著在骨上的韌帶。

2.同本義。

,肉之力也。 《說文》者,皆屬於節。 《素問 · 五藏生成論》強者在內而摩其 《考工記 · 弓人》勞其骨。 《孟子 · 告子下》骨之強。 《荀子 · 勸學》先折骨。 清 · 方苞《獄中雜記》骨盡脫。 清 ·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筋皮(筋骨與皮肉);筋廝鎖(身體已肢解,隻剩筋絡相連。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與血汗);筋條(身體結實強健);筋馬(筋骨強健而不過於肥壯的馬)

tendon;

3.肌肉的舊稱 。

筋絲無力(沒有一點力氣);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muscle;

4.靜脈 。

筋脈。

veins that stand out under the skin;

5.類似或可比作肋的東西 。

葉筋;絲瓜筋;橡皮筋。

articles resembling tendons or veins;

6.加強物、加固物 。

鋼筋。

reinforcement;

7.植物的脈絡 。

這菜筋多嚼不爛。

veins;

筋的國語辭典解釋

jīn ㄐㄧㄣ

詳細解釋

1.韌帶。

《新唐書 · 卷四八 · 百官誌三》:“諸州市牛皮角以供用,牧畜角筋腦革悉輸焉。”

牛蹄筋。

2.肌肉。

《文選 · 王襃 · 聖主得賢臣頌》:“故工人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矻矻。”《新唐書 · 卷二一七 · 回鶻傳下》:“產良馬,首似橐它,筋骼壯大,日中馳數百裏。”

3.靜脈管。

《管子 · 水地》:“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

青筋暴露。

4.具彈性、可伸縮、或形狀圓長堅韌的物體。

橡皮筋、鋼筋。

筋的兩岸詞典解釋

jīn ㄐㄧㄣ

詳細解釋

1.韌帶。

蹄筋、腳後筋。

2.肌肉。

筋肉、筋疲力盡。

3.靜脈。

船老露釘,人老露筋、她皮膚很白,可以看見細細的青筋。

4.像筋一樣堅韌有彈性或能起連接作用的東西。

麵筋、橡皮筋、鋼筋。

5.姓。

筋字的翻譯

muscles; tendons

Sehne (S, Med)

muscle, tendon, force musculaire, force physique, nerf, veine, uni par les liens du sang

キン ケン ゲン コン ゴン す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