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字的意思和解釋

zhēng

⺮部 共14畫 上下結構 U+7B8F CJK 基本漢字

⺮ 部

14 畫

8 畫

上下結構

31431434435112

zhēng

zang1

8850.7

U+7B8F

E7AE8F

HBSD

TEVH

箏字概述

〔箏〕字拚音是(zhē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箏〕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竹爭)組成。

〔箏〕字倉頡碼是HBSD,五筆是TEVH,四角碼是8850.7

〔箏〕字統一碼UNICODE是U+7B8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631,UTF8:E7AE8F

箏的意思

zhēng ㄓㄥ

基本解釋

同“”。

箏的國語辭典解釋

zhēng ㄓㄥ

詳細解釋

1.樂器名。撥弦樂器,形似瑟,古為五弦,秦蒙恬改為十二弦,唐以後加十三弦,現已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古箏。

2.參見“風箏”條。

箏的兩岸詞典解釋

zhēng ㄓㄥ

詳細解釋

彈撥樂器名。琴麵為弧形長木板,上麵張弦。古代有5弦至13弦不等,現代已增至16弦、21弦、26弦。也作“古箏”、“秦箏”。

箏字的翻譯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kite

Guzheng (S, Mus)​, Zheng (S, Mus)

luth à 12 cordes

ソウ ショウ こ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