箙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4畫 上下結構 U+7B99 CJK 基本漢字

⺮ 部

14 畫

8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31431435115254

fuk6

8824.7

U+7B99

E7AE99

HBSE

TEBC

箙字概述

〔箙〕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箙〕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竹服)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箙〕字倉頡碼是HBSE,五筆是TEBC,四角碼是8824.7

〔箙〕字統一碼UNICODE是U+7B99,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641,UTF8:E7AE99

箙的意思

fú ㄈㄨˊ

基本解釋

用竹、木或獸皮做成的盛箭的器具:“中秋,獻矢~。”

用具的外套。

詳細解釋

名詞

用竹、木或獸皮等做成的盛箭器具 箙,矢器也。藏弩箭為箙。——《玉篇》

container for arrows;

箙的國語辭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盛箭用的器具。以竹、木或獸皮等製成。

《周禮 · 夏官 · 司弓矢》:“中春獻弓弩,中秋獻矢箙。”唐 · 李賀《黃家洞》詩:“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

箙的兩岸詞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書》盛箭的器具。

中春獻弓弩,中秋獻矢箙(《周禮‧夏官‧司弓矢》)。

箙字的翻譯

quiver

Köcher, zittern (S)

tremblement

フク ブク えび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