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字的意思和解釋
箸
⺮部 共14畫 上下結構 U+7BB8 CJK 基本漢字
箸字概述
〔箸〕字拚音是(zhù,zhuó),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箸〕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竹者)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箸〕字倉頡碼是HJKA,五筆是TFTJ,四角碼是8860.4。
〔箸〕字統一碼UNICODE是U+7BB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672,UTF8:E7AEB8。
〔箸〕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箸的意思
箸 zhù ㄓㄨˋ
基本解釋
①筷子。
②一種生在南海岸邊沙中的竹子。
③古同“著”,明顯。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竹,者聲。本義:筷子。又作“筯”) 同本義。
羹之有菜者用梜。 《禮記 · 曲禮》。注:“今人或謂箸為梜。”紂為象箸,而 箕子唏。 《史記 · 十二諸侯年表》停杯投箸不能食。 唐 · 李白《行路難》輟箸歎曰。 清 · 周容《芋老人傳》
chopsticks;
2.又。
亦輟箸曰。
3.又。
獨一箸間。
長箸(較長的筷子);箸長碗短(比喻餐具淩亂不齊);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動詞
1.通“著”。顯明;顯示。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 《荀子 · 非十二子》霸者之善箸焉。 《荀子 · 強國》致忠信,箸仁義。 《荀子 · 王霸》
manifest;
2.撰寫,寫作。後作“著”。
箸《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 《後漢書》及稍定漢諸儀法,皆 叔孫生為太常所論著也。 《史記》
箸錄(記載;記錄);箸論(著作,論述);箸撰(撰述;寫成的作品)
write;
箸的越南字釋義
箸
◎同“酌”。
箸的國語辭典解釋
箸 zhù ㄓㄨˋ
詳細解釋
名
◎筷子。
《史記 · 卷一四 · 十二諸侯年表》:“紂為象箸而箕子唏。”《紅樓夢 · 第七六回》:“眾媳婦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陳設一番。”
動
1.標舉。
《荀子 · 王霸》:“致忠信,箸仁義,足以竭人矣。”
2.撰述、寫作。
《後漢書 · 卷四九 · 王充傳》:“箸《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
箸的兩岸詞典解釋
箸字的翻譯
chopsticks
Essstäbchen (S)
bâtonnets pour manger
チョ チャク ト は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