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6畫 上下結構 U+7BE6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6 畫

10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3143143253411535

bì,pí

bei6

8871.1

U+7BE6

E7AFA6

HHWP

TTLX

篦字概述

〔篦〕字拚音是(bì,pí),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篦〕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竹𣬉)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篦〕字倉頡碼是HHWP,五筆是TTLX,四角碼是8871.1

〔篦〕字統一碼UNICODE是U+7BE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718,UTF8:E7AFA6

〔篦〕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篦的意思

bì ㄅㄧˋ

基本解釋

一種齒比梳子密的梳頭用具,稱“篦子”。

以篦子梳。~頭。

詳細解釋

名詞

齒密的梳頭工具。

發短不勝 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

篦箕(篦梳);篦梳(櫛發用具);篦頭鋪(理發店);篦頭待詔(梳頭師傅)

fine-toothed comb;

動詞

用篦子梳發。

賊如梳,軍如 《明史 · 洪鍾傳》

篦頭

comb with fine-toothed comb;

篦的國語辭典解釋

bì ㄅㄧˋ

詳細解釋

用竹片、牛骨或金屬等製成的細齒梳子,用以除去發垢,或插在頭上當發飾。

唐 · 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詩:“耳聾須畫字,發短不勝篦。”唐 · 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篦的兩岸詞典解釋

bì ㄅㄧˋ

詳細解釋

1.由並排的密細齒構成的梳頭用具。

2.用篦子梳理。

篦頭發。

篦字的翻譯

fine-toothed comb; comb hair

peigne fin

ヘイ ヒ ビ の へ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