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字的意思和解釋
簋
⽫部 共17畫 上中下結構 U+7C0B CJK 基本漢字
簋字概述
〔簋〕字拚音是(guǐ),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7畫。
〔簋〕字結構是上中下結構,可拆解為(⿳竹艮皿)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簋〕字倉頡碼是HAVT,五筆是TVEL06 TVLF98 TVEL86 ,四角碼是8810.7。
〔簋〕字統一碼UNICODE是U+7C0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755,UTF8:E7B08B。
〔簋〕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簋的意思
簋 guǐ ㄍㄨㄟˇ
基本解釋
◎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雙耳。
詳細解釋
名詞
◎(會意,從竹,從皿,從皀。本義:古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圓口,兩耳或四耳)同本義。
簋,黍稷方器也。 《說文》皆雲圓曰簋,謂內圓也。 《周禮 · 舍人》注二簋可用享。 《易 · 損》每食四簋。 《詩 · 秦風 · 權輿》宰夫設黍稷六簋。 《儀禮 · 公食禮》陳饋八簋。 《詩 · 小雅 · 伐木》鼎簋十有二。 《周禮 · 掌客》飯土簋。 《史記 · 始皇紀》臣聞昔者堯有天下,飯於土簋,飲於土簠。 《韓非子 · 十過》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棁, 孔子鄙其小器。 宋 · 司馬光《訓儉示康》
簋廉(盛酒的瓦器);簋實(置於簋器的黍稷)
a round- mouthed food vessel with two or four loop handles;
簋的國語辭典解釋
簋 guǐ ㄍㄨㄟˇ
詳細解釋
名
◎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圓形器皿。
《周禮 · 地官 · 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實之陳之。”漢 · 鄭玄 · 注:“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器。”漢 · 王符《潛夫論 · 讚學》:“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蠶繭之絲耳。”
簋的兩岸詞典解釋
簋字的翻譯
a square basket of bamboo for holding grain used at sacrifices
panier de bambou carré pour contenir des céréales utilisées lors de sacrifices ou de fêtes
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