簨字的意思和解釋

sǔn zhuàn

⺮部 共18畫 上下結構 U+7C28 CJK 基本漢字

⺮ 部

18 畫

12 畫

上下結構

314314515515122134

sǔn,zhuàn

seon2

8880.1

U+7C28

E7B0A8

HRUC

TNNW

簨字概述

〔簨〕字拚音是(sǔn,zhuà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8畫

〔簨〕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竹巽)組成。

〔簨〕字倉頡碼是HRUC,五筆是TNNW,四角碼是8880.1

〔簨〕字統一碼UNICODE是U+7C2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1784,UTF8:E7B0A8

簨的意思

sǔn ㄙㄨㄣˇ

基本解釋

古代懸掛鍾、磬、鼓的架子上的橫梁。

zhuàn ㄓㄨㄢˋ

基本解釋

竹器。

簨的國語辭典解釋

sǔn ㄙㄨㄣˇ

詳細解釋

古代用來懸掛鍾磬的架子上的橫木。

《集韻 · 上聲 · 準韻》:“簨,所以縣鍾磬,橫曰簨。”《舊唐書 · 卷二九 · 音樂誌二》:“樂縣,橫曰簨。”

簨的兩岸詞典解釋

sǔn ㄙㄨㄣˇ

詳細解釋

《書》古代懸掛鍾、磬等樂器架上的橫杆。

樂縣,橫曰簨(《舊唐書‧卷二十九‧音樂誌二》)。

簨字的翻譯

a beam for hanging bells or drums

シュン サン ザ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