紞字的意思和解釋
紞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7D1E CJK 基本漢字
紞字概述
〔紞〕字拚音是(dǎ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紞〕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糸冘)組成。
〔紞〕字倉頡碼是VFLBU,五筆是XPQN,四角碼是2491.2。
〔紞〕字統一碼UNICODE是U+7D1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030,UTF8:E7B49E。
紞的意思
紞 dǎn ㄉㄢˇ
基本解釋
①古時冠冕上用來係瑱的帶子:“王後親織玄~。”
②縫在被端用以區別上下的絲帶:“緇衾,赬裏,無~。”
③敲;擊。
④擊鼓聲:“~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
詳細解釋
名詞
1.又
紞纊。
2.縫在被端的絲帶。
silk ribbon;
3.象聲詞。擊鼓聲 。
紞如(形容擊鼓的聲音);紞紞然(形容似擊鼓之聲);紞紞(擊鼓聲)
tat-tat;
紞的國語辭典解釋
紞的兩岸詞典解釋
紞 dǎn ㄉㄢˇ
詳細解釋
1.《書》古代垂於冠冕兩旁,可用來懸係玉瑱的絲繩。
王後親織玄紞(《國語 · 魯語》)。
2.《書》擬聲詞。模擬敲鼓的聲音。
紞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晉書‧卷九十‧良吏列傳‧鄧攸》)。
紞字的翻譯
a fringe
frange en soie d'une couronne
タン ト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