紱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7D31 CJK 基本漢字

⺯ 部

11 畫

5 畫

左右結構

55444413544

fat1

2394.4

U+7D31

E7B4B1

VFIKK

XDCY

紱字概述

〔紱〕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紱〕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糸犮)組成。

〔紱〕字倉頡碼是VFIKK,五筆是XDCY,四角碼是2394.4

〔紱〕字統一碼UNICODE是U+7D3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049,UTF8:E7B4B1

紱的意思

fú ㄈㄨˊ

基本解釋

古代係印紐的絲繩,亦指官印。印~。璽~。

同「黻」。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糸( mì ),表示與線絲有關。本義:係印章或佩玉用的絲帶。紱的顏色依官位品級而不同。

2.同本義。

降尊就卑,懷璽藏 《文選 · 張衡 · 西京賦》授單於印 《漢書 · 匈奴傳下》

silk ribbon;

3.古代作祭服的蔽膝 。縫於長衣之前。爲祭服的服飾。周製帝王、諸侯及諸國的上卿皆著朱紱。

方來。 《易 · 困卦》

knee hide;

紱的國語辭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1.係印環用的絲繩。

《集韻 · 入聲 · 勿韻》:“紱,綬也。”《漢書 · 卷九四 · 匈奴傳下》:“將率既至,授單於印紱。”

2.古代衣裳前的蔽膝。

《易經 · 困卦 · 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唐 · 孔穎達 · 正義:“紱,祭服也。”《聊齋誌異 · 卷一一 · 王者》:“見有王者,珠冠繡紱,南麵坐。”

紱的兩岸詞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書》古代係(ㄐ丨ˋ jì)官印的絲帶。依官位高低而有顏色上的區別,可用於識別、表彰身分。

朱紱、懷璽藏紱(隱藏高貴身分)。

紱字的翻譯

ribbon or cord used attach ornaments

Schärpe, Schieberahmen (S)

écharpe, tenue pour sacrifice

フツ ブチ ひ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