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字的意思和解釋

chù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7D6E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6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531251554234

xù,chù,nǜ,nà

seoi5

4690.3

U+7D6E

E7B5AE

VRVIF

VKXI

絮字概述

〔絮〕字拚音是(xù,chù,nǜ,nà),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絮〕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如糸)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絮〕字倉頡碼是VRVIF,五筆是VKXI,四角碼是4690.3

〔絮〕字統一碼UNICODE是U+7D6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110,UTF8:E7B5AE

〔絮〕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絮的意思

xù ㄒㄩˋ

基本解釋

棉花的纖維。棉~。被~。

古代指絲的纖維,特指熟絲。

像棉絮的東西。花~。蘆~。柳~。

在衣被等物裏鋪棉花、絲綿等。~被子。~棉襖。

連續重複,惹人厭煩。~叨。~煩。~聒。~~叨叨。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糸( mì ),如聲。本義:粗絲綿。

2.同本義。

,敝綿也。 《說文》。按,好者為綿,惡者為絮。三斤。 《漢書 · 高帝紀》。古無木綿,以絮納袷中,謂之裝褚,曰袍。剖其中,幹若敗 明 · 劉基《賣柑者言》敗絮其中。

絮衣(綿衣);絮繒(絲帛之類的總稱)

thick silk floss;

3.經過彈製的棉花胎。

他們的嬰孩沒有棉衣,隻好成天躺在土炕上那一堆破絮裏。 —— 茅盾《“戰時景氣”寵兒 —— 寶雞》

絮帛(棉絮與布帛);絮棉;絮縷(棉絮與絲縷。泛指微細之物)

(cotton)wadding;

4.像絮一樣輕柔、潔白的東西。

無風楊柳漫天,不雨棠梨滿地花。 範成大《碧瓦》山河破碎風飄 宋 · 文天祥《過零丁洋》

蘆絮;絮暖(指春暖絮飛之時);柳絮(柳花之飛絮)

sth. resembling cotton;

5.棉花。

蠻夷不蠶,采木綿為 《藝文類聚》

cotton;

6.頭上巾。

巴蜀名頭上巾為冒 《續方言疏證》

絮巾(巾絮。古代的一種頭巾)

scarf;

動詞

在衣服、被褥裏鋪絲棉、棉花等物。

明朝驛使發,一夜征袍。 《子夜吳歌四首》

絮衣(內鋪絲棉的衣服);絮纊(棉襖,棉袍);絮襖(內充絲綿或棉絮的冬季上衣)

wad with cotton;

形容詞

1.優弱寡斷。

時有一事,富公疑之,久而不決。 韓曰:公又 清 · 翟灝《通俗編》

undetermined;

2.說話囉唆。

今又以言語煩瑣為,所謂叨叨是也。 《通俗編 · 言笑》

絮絮答答(嘮叨不休);絮咶(嘮叨);絮絮聒聒(嘮叨不休);絮繁(嘮叨);絮氣(形容文字牽扯煩瑣,意思不鮮明)

long-winded;

3.因多次重複而厭煩。

既是他嫌那玫瑰膏子吃了,把這個拿兩瓶子去。 《紅樓夢》

絮繁(厭煩)

be sick of;

絮的國語辭典解釋

xù ㄒㄩˋ

詳細解釋

1.粗製棉。

《說文解字 · 糸部》:“絮,敝綿也。”《漢書 · 卷四 · 文帝紀》:“其九十以上,又賜帛,人二疋,絮三斤。”

2.彈鬆的棉花。

被絮、棉絮。

3.附在植物上的茸毛。

柳絮、蘆絮。

4.姓。如漢代有絮舜。

將棉花均勻的塞進衣物裏。

唐 · 李白《子夜吳歌 · 冬歌》:“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絮棉襖、絮褥子。

形容說話囉嗦、沒有重點。

絮叨、絮絮不休。

厭煩、嫌惡。

《紅樓夢 · 第三四回》:“隻拿那糖醃的玫瑰鹵子和了,吃了半碗,又嫌吃絮了,不香甜。”

絮的兩岸詞典解釋

xù ㄒㄩˋ

詳細解釋

1.古代指粗棉。

2.彈鬆的棉花。

棉絮、被絮。

3.像絮一樣輕柔、飛揚的東西。

柳絮、蘆絮。

4.將衣服、被子裏均勻地鋪入棉花或絲棉。

絮棉被、這床被子的棉花沒絮勻。

5.言語瑣碎囉嗦、沒重點。

絮聒、絮絮叨叨。

6.厭煩;嫌惡。

老吃一種菜,都吃絮了。

7.姓。

絮字的翻譯

waste cotton, raw silk or cotton

Xu (Eig, Fam)

ouate, duvet, ouater, rembourrer

ジョ ショ チョ ダ ナ ニョ わ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