綮字的意思和解釋

qìng

⽷部 共14畫 上下結構 U+7DAE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4 畫

8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45133134554234

qìng,qǐ

hing3

3890.3

U+7DAE

E7B6AE

HKVIF

YNTI

綮字概述

〔綮〕字拚音是(qìng,qǐ),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綮〕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𢼄糸)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綮〕字倉頡碼是HKVIF,五筆是YNTI,四角碼是3890.3

〔綮〕字統一碼UNICODE是U+7DA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174,UTF8:E7B6AE

〔綮〕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綮的意思

qìng ㄑㄧㄥˋ

基本解釋

〔肯~〕見“”。

筋骨結合處;比喻事物的關鍵。

詳細解釋

1.——“肯綮”( kěnqìng ):

2.筋肉結節處。

3.喻事物的關鍵。

4.另見 qǐ。

qǐ ㄑㄧˇ

基本解釋

古同“”,古代官吏出行用作符信的戟衣。

細緻的繒帛。

詳細解釋

名詞

1.細密的繒帛。

,致繒也。 《說文》。段玉裁注:“凡細膩曰致。”

fine silks;

2.戟衣。綮戟,古代官吏出行時前導的儀仗。也作“”。

如今百腳旗用以前導者,即有衣之戟謂之棨也。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flags 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ur;

3.另見 qìng。

綮的國語辭典解釋

qǐ ㄑㄧˇ

詳細解釋

1.細致的絲織品。

《說文解字 · 糸部》:“綮,致繒也。”清 · 段玉裁 · 注:“凡細膩曰致,今之致字也。”

2.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儀仗,即上覆有赤黑色的繒衣套子。

綮戟。

qìng ㄑㄧㄥˋ

詳細解釋

筋骨接合處。

《集韻 · 去聲 · 徑韻》:“綮,肯綮,筋肉結處也。”《莊子 · 養生主》:“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嚐。”

綮的兩岸詞典解釋

qǐ ㄑㄧˇ

詳細解釋

1.《書》古時一種以木頭刻成的通行憑證。形狀像戟。

2.《書》古代官吏出行前,一種用為前導的儀仗。以木製成,形狀像戟。

3.姓。

qìng ㄑㄧㄥˋ

詳細解釋

《書》筋骨結合的地方。

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嚐(《莊子‧養生主》)。

綮字的翻譯

embroidered banner

bannière brodée

ケイ エイ キョ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