緺字的意思和解釋
緺
⺯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7DFA CJK 基本漢字
緺字概述
〔緺〕字拚音是(guā),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緺〕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糸咼)組成。
〔緺〕字倉頡碼是VFBBR,五筆是XMNK,四角碼是2792.7。
〔緺〕字統一碼UNICODE是U+7DFA,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250,UTF8:E7B7BA。
緺的意思
緺 guā ㄍㄨㄚ
基本解釋
◎紫青色的綬帶:“佩青~出宮門。”
詳細解釋
名詞
1.紫青色的綬(絲)帶。
緺,綬紫青色。從糸,咼聲。 《說文》及其拜為二千石,佩青緺。 《史記 · 滑稽列傳》
purple and blue ribbon;
2.量詞。古時女子頭發一束為緺。
緺的國語辭典解釋
緺 guā ㄍㄨㄚ
詳細解釋
名
1.係印環的紫青色絲繩。
《說文解字 · 糸部》:“緺,綬紫青色也。”《史記 · 卷一二六 · 滑稽傳 · 褚少孫補衛青傳》:“及其拜為二千石,佩青緺出宮門,行謝主人。”
2.量詞。計算發髻的單位。
五代十國南唐 · 李煜《長相思 · 雲一緺》詞:“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宋 · 張樞《清平樂 · 鳳樓人獨》詞:“曉奩懶試脂鉛,一緺鸞髻微偏。”
緺的兩岸詞典解釋
緺字的翻譯
anciently, a blue-green ribbon attached as a seal
カイ カ ラ 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