繸字的意思和解釋
繸
⺯部 共18畫 左右結構 U+7E78 CJK 基本漢字
繸字概述
〔繸〕字拚音是(su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8畫。
〔繸〕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糸遂)組成。
〔繸〕字倉頡碼是VFYTO,五筆是XUEP,四角碼是2993.3。
〔繸〕字統一碼UNICODE是U+7E7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376,UTF8:E7B9B8。
繸的意思
繸 suì ㄙㄨㄟˋ
基本解釋
①古時貫串佩玉帶子。
②覆蓋屍體的衣衾。
詳細解釋
名詞
1.古代貫穿佩玉的帶子。
綬,綬也。 《爾雅 · 釋器》。郭璞注:“即佩玉之組,所以連係瑞玉者。”
ribbon;
2.又泛指一般的絲綢帶子。
燈燭光中的楊柳,白得與銀絲的繸相同。 朱湘《草莽集》
3.覆蓋屍體的衣衾。
皇帝傷總繸之掩彩,悼副煒之滅華。 南朝 宋 · 謝莊《皇太子妃哀策文》
covering for a corpse;
繸字的翻譯
hem or border of a garment; tassel
Quast (S)
スイ ズ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