纊字的意思和解釋
纊
⺯部 共20畫 左右結構 U+7E8A CJK 基本漢字
纊字概述
〔纊〕字拚音是(kuà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20畫。
〔纊〕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糸廣)組成。
〔纊〕字倉頡碼是VFITC,五筆是XOAW06 XOAW98 XYAW86 ,四角碼是2093.2。
〔纊〕字統一碼UNICODE是U+7E8A,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394,UTF8:E7BA8A。
纊的意思
纊 kuàng ㄎㄨㄤˋ
基本解釋
①絲綿絮。《説文•糸部》:“纊,絮也。”《小爾雅•廣服》:“纊,緜也。絮之細者曰纊。”
②蠶繭。《淮南子•繆稱》:“小人在上位,如寢關曝纊。”
③用同“曠”。寬廣。唐陳諫《心印銘》:“心遷境遷,心纊境纊。”
④量詞。絲八十縷。《玉篇•糸部》:“纊,八十縷也。”
詳細解釋
名詞
◎古時指新絲綿絮。後泛指綿絮 纊,絮也。——《說文》 纊,綿也。絮之細者曰纊也。——《小爾雅》 三軍之士皆如挾纊。——《左傳·宣公二年》 絲纊竹箭。——《禮記·禮器》 纊爲繭。——《禮記·玉藻》 厥篚纖纊。——《書·禹貢》 又
厥篚纖纊(謂把新的絲綿裝在竹筐裏進貢);纊衣(纊服。綿衣。纊:絮衣服的絲綿);纊息(彌留之際的呼吸。古人臨死,置纊於其口鼻之上,以驗氣息之有無);纊絮(綿絮) 【漢典】。
silk floss;
纊的國語辭典解釋
纊 kuàng ㄎㄨㄤˋ
詳細解釋
名
◎棉絮。
《小爾雅 · 廣服》:“纊,綿也。絮之細者曰纊。”《南史 · 卷七三 · 孝義傳上 · 庾道湣傳》:“冬日不衣綿纊,夏日不解衰絰。”宋 · 陸遊《九月十六日夜夢駐軍河外遣使招降諸城覺而有作》詩:“誰言鐵衣冷徹骨,感義懷恩如挾纊。”
纊的兩岸詞典解釋
纊字的翻譯
cotton; silk
beau fil de soie ou de coton
コウ わた わたい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