纚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25畫 左右結構 U+7E9A CJK 基本漢字

⺯ 部

25 畫

19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5544441254125441352211535

lí,xǐ,lǐ,sǎ

saai2

2191.1

U+7E9A

E7BA9A

VFMMP

XGMX

𫄥

纚字概述

〔纚〕字拚音是(lí,xǐ,lǐ,sǎ),部首是⺯部,總筆數是25畫

〔纚〕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糸麗)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纚〕字倉頡碼是VFMMP,五筆是XGMX,四角碼是2191.1

〔纚〕字統一碼UNICODE是U+7E9A,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410,UTF8:E7BA9A

纚的意思

lí ㄌㄧˊ

基本解釋

繩索。

係住。

盛裝的樣子。

xǐ ㄒㄧˇ

基本解釋

古代束發的布帛:“冠禪~步搖冠。”

連續不斷:“車案行,騎就隊,~乎淫淫,班乎裔裔。”

古代一種可以濾物的器皿。

lǐ ㄌㄧˇ

基本解釋

連續;相連。

sǎ ㄙㄚˇ

基本解釋

古書上說的一種魚網。

飄舞飛揚的樣子。

纚的國語辭典解釋

shǐ ㄕˇ

詳細解釋

古代用來包頭發的絲織品。

《說文解字 · 糸部》:“𫄥,冠織也。”《儀禮 · 士冠禮》:“緇𫄥,廣終幅、長六尺。”漢 · 鄭玄 · 注:“𫄥,今之幘梁也,終充也。𫄥一幅長六尺,足以韜發而結之矣。”

纚的兩岸詞典解釋

shǐ ㄕˇ

詳細解釋

《書》包頭發的絲織品。

lí ㄌㄧˊ

詳細解釋

1.《書》係住。

前祝融使舉麾兮,𫄥朱鳥以承旗(《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

2.《書》繩索。

泛泛楊舟,紼𫄥維之(《詩經‧小雅‧采菽》)。

纚字的翻譯

long; dangling; kerchief; rope

リ サイ セ 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