纛字的意思和解釋

dào

⽷部 共25畫 上下結構 U+7E9B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25 畫

19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1121554142511112343554234

dào,dú

duk6

5099.3

U+7E9B

E7BA9B

QMWYF

GXHI06 GXHI98 GXYI86

纛字概述

〔纛〕字拚音是(dào,dú),部首是⽷部,總筆數是25畫

〔纛〕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毒縣)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纛〕字倉頡碼是QMWYF,五筆是GXHI06 GXHI98 GXYI86 ,四角碼是5099.3

〔纛〕字統一碼UNICODE是U+7E9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411,UTF8:E7BA9B

〔纛〕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纛的意思

dào ㄉㄠˋ

基本解釋

古代軍隊裏的大旗。

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車輿上的飾物。

詳細解釋

名詞

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 柳營出號風生纛。——許渾《中秋夕寄大梁劉尚書》

big square banner used in ancient Chinese army;

纛的國語辭典解釋

dào ㄉㄠˋ

詳細解釋

1.以犛牛尾或雉尾為裝飾的大旗,古時多用在喪葬大事及顯貴人家。

《周禮 · 地官 · 鄉師》:“及葬持纛,以與匠師禦育匶而治役。”

2.舞者所持的羽毛。

《爾雅 · 釋言》:“纛,翳也。”邢昺疏引孫炎曰:“纛,舞者所持羽也。”

3.軍中的大旗。

《周書 · 卷一七 · 劉亮傳》:“亮乃將二十騎,先豎纛於近城高嶺,即馳入城中。”

dú ㄉㄨˊ

詳細解釋

(一)之又音。

纛的兩岸詞典解釋

dào ㄉㄠˋ

詳細解釋

古代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

大纛。

纛字的翻譯

a banner, a streamer

Banner (S)​, Fahne (S)

étendard militaire (arch.)​

トウ トク ドウ ド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