羓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7F93 CJK 基本漢字

三級漢字

⺶ 部

10 畫

4 畫

左右結構

4311135215

baa1

8751.7

U+7F93

E7BE93

TQAU

UGCN06 UCN98 UDCN86

羓字概述

〔羓〕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羓〕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羊巴)組成。

〔羓〕字倉頡碼是TQAU,五筆是UGCN06 UCN98 UDCN86 ,四角碼是8751.7

〔羓〕字統一碼UNICODE是U+7F9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659,UTF8:E7BE93

〔羓〕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三級字表中。

羓的意思

bā ㄅㄚ

基本解釋

經過加工的大塊幹肉。

泛指幹製食品。

傳說中的一種珍貴的羊。

羓的國語辭典解釋

bā ㄅㄚ

詳細解釋

1.幹肉。

《集韻 · 平聲 · 麻韻》:“羓,臘屬。”《新五代史 · 卷七二 · 四夷附錄》:“契丹破其腹,去其腸胃,實之以鹽,載而北。晉人謂之‘帝羓’焉。”

羓子、羊羓。

2.泛指一般幹製食品。

宋 · 楊萬裏《初食太原生蒲萄時十二月二日》詩:“淮北蒲萄十月熟,縱可作羓也無肉。”

羓的兩岸詞典解釋

bā ㄅㄚ

詳細解釋

1.《書》經加工的大塊幹肉。

2.《書》泛指幹製食品。

淮北蒲萄十月熟,縱可作羓也無肉(宋 · 楊萬裏《初食太原生蒲萄時十二月二日詩》)。

羓字的翻譯

dried meat

ハ 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