羶字的意思和解釋

shān

⺶部 共19畫 左右結構 U+7FB6 CJK 基本漢字

⺶ 部

19 畫

13 畫

左右結構

4311134125251125111

shān

zin1

8051.7

U+7FB6

E7BEB6

TQYWM

UGYG06 UYLG98 UDYG86

羶字概述

〔羶〕字拚音是(shā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9畫

〔羶〕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羊亶)組成。

〔羶〕字倉頡碼是TQYWM,五筆是UGYG06 UYLG98 UDYG86 ,四角碼是8051.7

〔羶〕字統一碼UNICODE是U+7FB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694,UTF8:E7BEB6

羶的意思

shān ㄕㄢ

基本解釋

羊的氣味。《説文•羴部》:“羴,羊臭也。羶,羴或從亶。”

羊油。《玉篇•羊部》:“羶,羊脂也。”

氣味。《廣雅•釋器》:“羶,臭也。”

令人愛慕的。《莊子•徐無鬼》:“舜有羶行,百姓悅之。”

向往,趨附。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璽丞改吏部》:“薄冷局而羶熱地者,可以思矣。”

通“”。香氣。《禮記•郊特牲》:“故既奠,然後焫蕭合羶薌。”

羶的國語辭典解釋

shān ㄕㄢ

詳細解釋

羊身上的臊味。

《廣韻 · 平聲 · 仙韻》:“膻,羊臭也。”宋 · 陸遊《書事》詩:“醪酒芳醇偏易醉,胡羊肥美了無膻。”

羶的兩岸詞典解釋

shān ㄕㄢ

詳細解釋

羊身上的臊味。

腥膻、羊膻味。

羶字的翻譯

rank odor

セン キョウ ケイ なまぐ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