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7FD5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6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341251541541

jap1

8012.7

U+7FD5

E7BF95

OMRM

WGKN

翕字概述

〔翕〕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合羽)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翕〕字倉頡碼是OMRM,五筆是WGKN,四角碼是8012.7

〔翕〕字統一碼UNICODE是U+7FD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2725,UTF8:E7BF95

〔翕〕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翕的意思

xī ㄒㄧ

基本解釋

合,聚,和順。~動。~張(一合一開)。“兄弟既~,和樂且湛。

鳥類軀部背麵和兩翼表麵的總稱。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羽,合聲。本義:閉合;收攏。

2.同本義。

蝘之興,五日 《夏小正》。按,飛起也。如也。 《論語》。皇疏:“習也。”伐張。 《荀子 · 議兵》唯南有箕,載其舌。 《詩 · 小雅 · 大東》將欲之,必固張之。 《韓非子 · 喻老》唇吻辟,不知何詞。 《聊齋誌異 · 促織》

翕翼(合翼);翕斂(收斂;收縮)

close;

3.聚集。

集家門,傾動人物。 《世說新語 · 排調》

翕集(聚集);翕翕(和合的樣子);翕聚(會聚)

gather;

4.順從 。

翕習(順心;愜意);翕服(順服;悅服)

be obedient to; submit to;

5.變動。

宇宙變,草木增榮。 李白《天長節度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

change;

形容詞

1.和好;一致。

兄弟既,和樂且湛。 《詩 · 小雅 · 常棣》君民然,倚以致平。 王安石《知人》

翕合(協調一致);翕應(謂相互響應);翕繹(聲音和諧相續)

identical;

2.盛。

,盛也。 《廣韻》

翕如(指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盛況);翕習(威盛的樣子)?

vigorous;

3.迅疾。

往來忽。 唐 ·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翕欻(快速);翕忽(形容疾速的樣子);翕習(疾快的樣子)

fast;

翕的國語辭典解釋

xì ㄒㄧˋ

詳細解釋

1.和好。

《詩經 · 小雅 · 常棣》:“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史記 · 卷六 · 秦始皇本紀》:“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

2.收斂、收縮。

《易經 · 係辭上》:“夫坤其靜也翕。”《文選 · 枚乘 · 七發》:“飛馬聞之,翕翼而不能去。”

3.吸引。

《詩經 · 小雅 · 大東》:“維南有箕,載翕其舌。”唐 · 李白《早過漆林渡寄萬巨》詩:“漏流昔吞翕,遝浪競奔注。”

4.聚集。

南朝宋 · 劉義慶《世說新語 · 排調》:“翕集家門,傾動人物。”

和諧順服的樣子。參見“翕然”條。

翕的兩岸詞典解釋

xì ㄒㄧˋ

詳細解釋

1.《書》和好;和諧。

兄弟既翕,和樂且湛(《詩經‧小雅‧常棣》)。

2.《書》收合。

飛鳥聞之,翕翼而不能去(《文選‧枚乘‧七發》)。

3.《書》急速。

神化翕忽,函幽育明(《文選‧左思‧吳都賦》)。

翕字的翻譯

agree

übereinstimmen, beipflichten

unir

キュウ コウ あ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