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字的意思和解釋
胼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80FC CJK 基本漢字
胼字概述
〔胼〕字拚音是(piá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胼〕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並)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胼〕字倉頡碼是BTT,五筆是EUAH,四角碼是7824.1。
〔胼〕字統一碼UNICODE是U+80F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020,UTF8:E883BC。
〔胼〕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胼的意思
胼 pián ㄆㄧㄢˊ
基本解釋
①〔~胝〕手上腳上因為勞動或運動被摩擦變硬了的皮膚。
②〔~胝體〕大腦兩半球的底部聯合大腦兩半球的神經纖維組織。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月(肉),並聲。本義:胼胝,手腳上的硬厚皮。
2.同本義。
手足胼胝,麵目黎黑。 《史記 · 李斯列傳》
callosity;
3.腹脹。
胼,腹脹也。 《篇海類編》
abdominal distension;
胼的國語辭典解釋
胼 pián ㄆㄧㄢˊ
詳細解釋
名
◎手上因勞動摩擦而形成的厚繭。
唐 · 皮日休《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過有褒美內揣庸陋彌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敘相得之歡亦迭和之微旨也》詩:“苟無切玉刀,難除指上胼。”
胼胝。
動
◎手上因勞動摩擦致使皮膚形成厚繭。
唐 · 王建《去婦》詩:“新婦去年胼手足,衣不暇 縫蠶廢簇。”宋 · 洪谘夔《漩口》詩:“兩犍力不齊,手胼後者鞭。”
胼的兩岸詞典解釋
胼字的翻譯
callus, calluses
ヘ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