脤字的意思和解釋

shèn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8124 CJK 基本漢字

⽉ 部

11 畫

7 畫

左右結構

35111311534

shèn

san5

7123.2

U+8124

E884A4

BMMV

EDFE

脤字概述

〔脤〕字拚音是(shè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脤〕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辰)組成。

〔脤〕字倉頡碼是BMMV,五筆是EDFE,四角碼是7123.2

〔脤〕字統一碼UNICODE是U+812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060,UTF8:E884A4

脤的意思

shèn ㄕㄣˋ

基本解釋

古代王侯祭社稷所用的肉。

詳細解釋

名詞

古代祭社稷用的生肉。

,肉也。 《廣雅》天王使石尚來歸 《穀梁傳 · 定公十四年》。注:“脤,祭肉也。”成子受於社。 《左傳 · 成公十三年》

脤膰(祭社稷和宗廟用的肉)

sacrificial raw meat;

脤的國語辭典解釋

shèn ㄕㄣˋ

詳細解釋

古代帝王祭祀用的生肉。

《玉篇 · 肉部》:“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皆社稷宗廟之肉也。”《左傳 · 閔公二年》:“帥師者,受命於廟,受脤於社。”

脤的兩岸詞典解釋

shèn ㄕㄣˋ

詳細解釋

《書》古代帝王祭祀用的生肉。

帥師者,受命於廟,受脤於社(《左傳‧閔公二年》)。

脤字的翻譯

raw meat for sacrifice

viande de sacrifice (crue)​

シン ひもろ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