臿字的意思和解釋
臿
⾅部 共9畫 嵌套結構 U+81FF CJK 基本漢字
臿字概述
〔臿〕字拚音是(chā),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臿〕字結構是嵌套結構。
〔臿〕字倉頡碼是HJHX,五筆是TFED06 TFED98 TFVD86 ,四角碼是1077.7。
〔臿〕字統一碼UNICODE是U+81F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279,UTF8:E887BF。
臿的意思
臿 chā ㄔㄚ
基本解釋
①舂去麥皮。《説文•臼部》:“臿,舂去麥皮也。”
②鍬,掘土的農具。《方言》卷五:“臿,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間謂之𣂁,宋、魏之間謂之鏵,或謂之鍏,江、淮、南楚之間謂之臿,沅、湘之間謂之畚,趙、魏之間謂之喿,東齊謂之梩。”
③夾雜;穿插。後作“插”。《漢書•司馬相如傳》:“赤瑕駮犖,雜臿其間。”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從臼,從幹,幹所以臼之。與舂同意。本義:舂去麥皮。引申為舂搗。
2.同本義。
臿,舂出麥皮也。 《說文》紅蓮米新臿。 清 · 吳景旭《曆代詩話 · 唐詩 · 紅蓮》
pound; pestle;
3.夾雜;穿插。後作“插”。
赤瑕駁犖,雜臿其間。 司馬相如《上林賦》
be mixed up with; insert;
名詞
◎鐵鍬 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韓非子·五蠹》 又
臿築(鍬與搗土的杵)
spade;
臿的國語辭典解釋
臿的兩岸詞典解釋
臿字的翻譯
to separate the grain from the husk
séparer le grain de la cosse
ソウ ショ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