舄字的意思和解釋
舄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8204 CJK 基本漢字
舄字概述
〔舄〕字拚音是(xì,tuō),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舄〕字結構是上下結構,造字法是會意字。
〔舄〕字倉頡碼是HXYF,五筆是EQOU06 EQOU98 VQOU86 ,四角碼是7732.7。
〔舄〕字統一碼UNICODE是U+820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284,UTF8:E88884。
〔舄〕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舄的意思
舄 xì ㄒㄧˋ
基本解釋
①加木底的鞋。《釋名•釋衣服》:“複其下曰舄。”
②鞋的通稱。《廣雅•釋器》:“舄,履也。”
③柱下石。後作“磶”。《墨子•備穴》:“二尺一柱,柱下傅舄。”
④通“潟”。鹽堿地。《漢書•溝洫誌》:“民歌之曰:‘鄴有賢令兮為史公(起),決漳水兮灌鄴旁,終古舄鹵兮生稻粱。”
詳細解釋
名詞
1.重木底鞋(古時最尊貴的鞋,多為帝王大臣穿)。
舄,履也。 《廣雅》赤舄幾幾。 《詩 · 豳風 · 狼跋》舄,以木置履下,幹臘不畏泥濕也。 晉 · 崔豹《古今注》屨人掌王及王後之服屨,為赤舄黑舄。 《周禮 · 天官》
舄履(複底厚履)
clog;
2.泛指鞋。
發棺視之,止衣舄而已。 《太平廣記》
舄履(即履舄。鞋的通稱)
shoes;
3.指腳 。
舄履(足下)
foot;
舄的國語辭典解釋
舄 xì ㄒㄧˋ
詳細解釋
名
1.鞋子。
《太平廣記 · 卷四八六 · 長恨傳》:“珮紅玉,曳鳳舄。”宋 · 無名氏《梅妃傳》:“禦榻下有婦女遺舄。”
2.鹹而貧瘠的土地。
《文選 · 木華 · 海賦》:“襄陵廣舄。”
舄的兩岸詞典解釋
舄字的翻譯
a shoe; the sole of a shoe; magpie
Schuh, (Pferd) beschlagen (S)
(antiquité) socque, chaussure
セキ く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