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字的意思和解釋

shān wěi

⺾部 共7畫 上下結構 U+829F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7 畫

4 畫

上下結構

會意字

1223554

shān,wěi

saam1

4440.7

U+829F

E88A9F

THNE

AWCU06 AWCU98 AMCU86

𠚹

芟字概述

〔芟〕字拚音是(shān,wě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7畫

〔芟〕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殳)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芟〕字倉頡碼是THNE,五筆是AWCU06 AWCU98 AMCU86 ,四角碼是4440.7

〔芟〕字統一碼UNICODE是U+829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439,UTF8:E88A9F

〔芟〕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芟的意思

shān ㄕㄢ

基本解釋

割草,引申為除去。~草。~除(a.除草;b.刪削文字)。~夷。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從殳( shū )。殳,兵器。以殳除草。本義:鏟除雜草。

2.同本義。

,刈草也。 《說文》嚐之日,涖卜來歲之 《周禮 · 肆師》蕰崇之。 《左傳 · 隱公六年》載柞。 《詩 · 周頌 · 載芟》。注:“除草曰芟。”

芟夷(除草,割草);芟荑(同“芟夷”。刈除);芟柞(指耕作);芟翦(芟剪。剪除;修剪);芟薙(刈除);芟柞(割除草木);芟穢(割除雜草。後用以比喻除去禍害)

mow grass;

3.斬殺;消滅;清除。

野菼。 《淮南子 · 本經》。注:“殺也。”今操夷大難,略已平矣。 《資治通鑒》

芟討(討滅敵人);芟鋤(除去,鏟除);芟刈(割,引申為殺戮);芟夷(鏟除;除草;亦指殺戮);芟定(平定)

kill; eliminate; clear away;

4.刪除 。

芟削(刪除);芟翦(芟剪。刪除)

delete; strike out;

名詞

1.大鐮刀。

權節其用,耒、耜、耞、 《國語 · 齊語》

芟割(用鐮刀收割)

scythe;

2.[用作防汛護堤]砍下的蘆荻。

凡伐蘆荻謂之“&#;”,伐山木榆柳枝葉謂之“”,辮竹糾為索。 《宋史》

reed;

芟的國語辭典解釋

shān ㄕㄢ

詳細解釋

1.除草。

《說文解字 · 艸部》:“芟,刈草也。”《詩經 · 周頌 · 載芟》:“載芟載柞,其耕澤澤。”漢 · 毛亨 · 傳:“除草曰芟,除木曰柞。”

2.削除。

《三國誌 · 卷一三 · 魏書 · 王朗傳》:“賴先王芟除寇賊。”南朝梁 · 劉勰《文心雕龍 · 鎔裁》:“芟繁剪穢,弛於負擔。”

大鐮刀。

《國語 · 齊語》:“耒、耜、耞、芟。”三國吳 · 韋昭 · 注:“芟,大鐮,所以芟草也。”唐 · 柳宗元《宥蝮蛇文》:“彼樵豎持芟,農夫執耒,不幸而遇,將除其害。”

芟的兩岸詞典解釋

shān ㄕㄢ

詳細解釋

1.《書》割除(草)。

遂拔所佩刀,親自芟草(《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列傳》)。

2.《書》削除;刪去。

今所定律令,芟繁就簡(明‧焦竑《玉堂叢語‧卷四‧纂修》)。

芟字的翻譯

mow, cut; weed out; scythe

mähen, abmähen

faucher, tondre, désherber

サン セン イ か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