苫字的意思和解釋

shān shàn tiān chān

⺾部 共8畫 上下結構 U+82EB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8 畫

5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12221251

shān,shàn,tiān,chān

sim1

4460.1

U+82EB

E88BAB

TYR

AHKF

苫字概述

〔苫〕字拚音是(shān,shàn,tiān,chā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苫〕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占)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苫〕字倉頡碼是TYR,五筆是AHKF,四角碼是4460.1

〔苫〕字統一碼UNICODE是U+82E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515,UTF8:E88BAB

〔苫〕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苫的意思

shān ㄕㄢ

基本解釋

草簾子,草墊子。草~子。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占聲。本義:用茅草編成的覆蓋物。

2.同本義。

,蓋也。 《說文》白蓋謂之 《爾雅》。注:“白茅苫。今江東呼為蓋。”李注:“編菅茅以蓋屋者曰苫。” 《儀禮 · 既夕禮》乃祖吾離被蓋。 《左傳 · 襄公十四年》

草苫子;苫宇(草廬);苫茨(茅草蓋的屋頂);苫蓋(茅草編的覆蓋物。亦特指草衣、茅屋);苫蓑(茅草所編用以遮雨的覆蓋物);苫褐(草衣)

cogongrass covering;

3.古代居喪時,孝子睡的草墊子。

枕草。 《左傳 · 襄公十七年》

苫條(氈條);苫塊(“寢苫枕塊”的略語。古禮,父母死後,兒子要睡草薦,枕土塊);苫次(指居親喪。即在苫、寢苫);苫席(用麥杆或茅草編的粗席。常墊於褥下或用於居喪);苫廬(古代在親喪中所居之室);苫壤(苫席與土塊。指居親喪中)

straw mat;

4.另見 shàn。

shàn ㄕㄢˋ

基本解釋

用席、布等遮蓋。車上~塊塑料布。

詳細解釋

動詞

1.編茅蓋屋。

刈茅鹿屋,插棘護雞棲。 宋 · 陸遊《幽居歲莫》

thatch with straw mat, tarpaulin,etc.;

2.後泛指用席、布等遮蓋東西 。

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蔽成丘。 《聊齋誌異 · 狼三則》

要下雨了,快把麥子苫上。

cover;

3.另見 shān。

苫的國語辭典解釋

shān ㄕㄢ

詳細解釋

覆蓋。

宋 · 陸遊《幽居歲暮》詩五首之五:“刈茅苫鹿屋,插棘護雞棲。”《西遊記 · 第三七回》:“你那衣服,半邊苫身,半邊露臂。”

1.以草編成的覆蓋物。

清 · 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無壁,覆之以苫。”

2.以草編成的墊席,居喪時使用,以示哀戚。

《儀禮 · 喪服》:“居倚廬,寢苫枕塊,哭晝夜無時。”唐 · 賈公彥 · 疏:“外寢苫者,哀親之在草。”

苫的兩岸詞典解釋

shān ㄕㄢ

詳細解釋

1.用草編成的蓋或墊東西的用具。

草苫子、寢苫枕塊。

2.姓。

shān ㄕㄢ

詳細解釋

覆蓋;遮蓋。

把水泥苫上、磚坯垛都苫上了席子。

苫字的翻譯

rush or straw matting

Dachstroh (S)​, Shan (Eig, Fam)

manteau de paille

セン テン と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