茏字的意思和解釋
茏
⺾部 共8畫 上下結構 U+830F CJK 基本漢字
茏字概述
〔茏〕字拚音是(ló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茏〕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龍)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茏〕字倉頡碼是TIKP,五筆是ADXY06 ADXY98 ADXR86 ,四角碼是4441。
〔茏〕字統一碼UNICODE是U+830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551,UTF8:E88C8F。
〔茏〕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茏的意思
茏 lóng ㄌㄨㄥˊ
基本解釋
①〔~蔥〕草木青翠茂盛。亦稱“蔥蘢”。
②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艸,龍聲。本義:草名。即“葒花”。蓼類植物) 同本義 其山之淺,有蘢與斥。——《管子·地員》
name of a grass;
形容詞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也作“蔥蘢”。
譬若周雲之蘢蓯。 《淮南子 · 俶真》
蘢茸(叢聚的樣子);蘢蓯(叢聚的樣子。同“蘢蔥”);蔥蘢(草木茂盛的樣子)
verdant;
茏字的翻譯
tall grass; water-w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