茛字的意思和解釋
茛
⺾部 共9畫 上下結構 U+831B CJK 基本漢字
茛字概述
〔茛〕字拚音是(gèn,jià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茛〕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艮)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茛〕字倉頡碼是TAV,五筆是AVEU06 AVU98 AVEU86 ,四角碼是4473.2。
〔茛〕字統一碼UNICODE是U+831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563,UTF8:E88C9B。
〔茛〕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茛的意思
茛 gèn ㄍㄣˋ
基本解釋
◎落葉灌木,莖蔓生,葉到秋變紅,花黃綠色,果實多毛有毒,葉莖可做染料。亦稱“野葛”、“鉤吻”。
詳細解釋
名詞
1.又名野葛,鉤吻 。一種落葉灌木( Pueraria lobata ),莖蔓延細長,葉到秋變紅色,花黃綠色,果實多毛,有毒,莖幹可做染料。
lobed ku-dzuvine;
2.毛茛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Ranunculus japonicus ),高二三尺,莖葉都有毛,開黃色或白色小花,果實集成球形,莖葉根及果實都有毒,可以入藥。
Japenese buttercup;
茛的國語辭典解釋
茛的兩岸詞典解釋
茛字的翻譯
ranunculus
Hahnenfuß, Butterblume (Bio)
renoncule, ranunculus
コン ケン カ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