茝字的意思和解釋

chǎi zhǐ

⺾部 共10畫 上下結構 U+831D CJK 基本漢字

三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0 畫

7 畫

上下結構

會意字

1221225125

chǎi,zhǐ

coi2

4471.6

U+831D

E88C9D

TSLL

AAHH

茝字概述

〔茝〕字拚音是(chǎi,zhǐ),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茝〕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𦣞)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茝〕字倉頡碼是TSLL,五筆是AAHH,四角碼是4471.6

〔茝〕字統一碼UNICODE是U+831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565,UTF8:E88C9D

〔茝〕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三級字表中。

茝的意思

chǎi ㄔㄞˇ

基本解釋

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

詳細解釋

名詞

1.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即“白芷”。

,槁本也。 《廣雅》蘭芳。 《漢書 · 禮樂誌》。注:“即今白芷。”側載臭 《史記 · 禮書》沅有兮 澧有蘭。 《楚辭 · 九歌 · 湘夫人》

Dahuria angelica;

2.多用於人名。

zhǐ ㄓˇ

詳細解釋

名詞

香草名。即白芷 。

茝若(茝若。白芷和杜若,皆香草名);茝藥(即白芷)

Dahurian angelica;

茝的國語辭典解釋

chǎi ㄔㄞˇ

詳細解釋

一種香草。

《玉篇 · 艸部》:“茝,香草也。”《楚辭 · 屈原 · 離騷》:“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漢 · 王逸 · 注:“蕙、茝皆香草也。”

茝的兩岸詞典解釋

chǎi ㄔㄞˇ

詳細解釋

古代一種香草。

茝字的翻譯

(archaic) an aromatic grass

シ サイ セイ よろいぐ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