荭字的意思和解釋

hóng

⺾部 共9畫 上下結構 U+836D CJK 基本漢字

三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9 畫

6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122551121

hóng

hung4

4411

U+836D

E88DAD

TVMM

AXAF

荭字概述

〔荭〕字拚音是(hó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荭〕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紅)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荭〕字倉頡碼是TVMM,五筆是AXAF,四角碼是4411

〔荭〕字統一碼UNICODE是U+836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645,UTF8:E88DAD

〔荭〕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三級字表中。

荭的意思

hóng ㄏㄨㄥˊ

基本解釋

〔~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莖高達三米,葉大,長卵形而尖,莖葉都帶紅色,生密毛,夏季開粉紅色花,可供觀賞。果黑色,可入藥。亦稱“紅草”、“水葒”、“蘢古”。

(葒)

詳細解釋

名詞

即葒草。紅蓼的別稱 。一種蓼屬植物( Polyonum orientale )。莖高達三米,全株有毛,葉闊卵形,花白色或淡紅。供觀賞,果實可入藥。也叫水葒。

prince's-feather;

荭字的翻譯

herb

Krau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