菹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83F9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8 畫

上下結構

會意字

12244125111

zū,jū,jù

zeoi1

4411.7

U+83F9

E88FB9

TEBM

AIEG

菹字概述

〔菹〕字拚音是(zū,jū,jù),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菹〕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沮)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菹〕字倉頡碼是TEBM,五筆是AIEG,四角碼是4411.7

〔菹〕字統一碼UNICODE是U+83F9,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785,UTF8:E88FB9

〔菹〕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菹的意思

zū ㄗㄨ

基本解釋

酸菜,醃菜。

多水草的沼澤地帶。~草。

剁成肉醬,切碎。~醢(古代把人剁成肉醬的一種酷刑)。

肉。麋鹿為~。

枯草。~薪。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艸,沮( jū )聲。本義;醃菜。

2.同本義。

,酢菜也。 《說文》。字亦作葅。水草之 《禮記 · 祭統》 《周禮 · 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 《周禮》

菹醢(鹽醃的野菜、肉醬);菹醬(葅醬。醬菜)

pickle;

3.枯幹的草。

請君伐薪,煮沸水為鹽。 《管子 · 輕重甲》

菹笠(用茅草編織的笠);菹薪(枯槁的草木;柴草)

withered grass;

4.草席 。

菹稭(葅稭。用農作物莖杆編成的鋪墊物,草席)

straw mat;

5.肉醬。

麋鹿為 《禮記 · 內則》

菹膾(魚肉醬);。

minced meat;

6.水草叢生的沼澤地。

之獸。 《穆天子傳》。注:“吳人呼田獵茸草地曰菹。”

菹澤(水草繁茂的沼澤地);菹藪(水草繁茂的湖澤)

marsh;

動詞

古代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 菹其骨肉於市。——《漢書·刑法誌》

mince;

菹的國語辭典解釋

jū ㄐㄩ

詳細解釋

1.水草叢生的沼澤。

《孟子 · 滕文公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漢 · 趙岐 · 注:“菹,澤生草也。”

2.醃菜、鹹菜。

《詩經 · 小雅 · 信南山》:“疆埸有瓜,是剝是菹。”宋 · 陸遊《雪夜》詩:“菜乞鄰家作菹美,酒賒近市帶醅渾。”

3.肉醬。

《禮記 · 少儀》:“麋鹿為菹。”

剁成肉醬。

《漢書 · 卷二三 · 刑法誌》:“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

菹的兩岸詞典解釋

jū ㄐㄩ

詳細解釋

1.《書》醃菜;酸菜。

水草之菹,陸產之醢(《禮記‧祭統》)。

2.《書》切碎(菜、肉)。

麋鹿為菹(《禮記‧少儀》)。

jū ㄐㄩ

詳細解釋

《書》水草叢生的沼澤地。

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孟子‧滕文公下》)。

菹字的翻譯

salted or pickled vegetables

Gepökeltes Gemüse (S, Ess)

Saumure

シャ ショ ソ しおから ししびしお つけも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