葍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844D CJK 基本漢字

⺾ 部

12 畫

9 畫

上下結構

122125125121

fuk1

4460.6

U+844D

E8918D

TMRW

AGKL

葍字概述

〔葍〕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葍〕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畐)組成。

〔葍〕字倉頡碼是TMRW,五筆是AGKL,四角碼是4460.6

〔葍〕字統一碼UNICODE是U+844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869,UTF8:E8918D

葍的意思

fú ㄈㄨˊ

基本解釋

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花葉似蕹菜而小,對農作物有害。

詳細解釋

名詞

草名。一種多年生的蔓草。又名“小旋花”、“麵根藤兒” 。田野間到處都有,地下莖可蒸食,有甘味言采迫葍。——《詩·小雅·我行其野》

a kind of a grass;

葍的國語辭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一種莖有惡臭的植物。

《詩經 · 小雅 · 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葍。”漢 · 毛亨 · 傳:“葍,惡菜也。”

葍的兩岸詞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書》一種莖有臭味的植物。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詩經‧小雅‧我行其野》)。

葍字的翻譯

plant

Glimmstängel, Glimmstengel [alt] (S)

mauvaises herbes

フ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