葖字的意思和解釋
葖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8456 CJK 基本漢字
葖字概述
〔葖〕字拚音是(t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葖〕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突)組成。
〔葖〕字倉頡碼是TJCK,五筆是APWY06 APWD98 APWD86 ,四角碼是4443.3。
〔葖〕字統一碼UNICODE是U+845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878,UTF8:E89196。
〔葖〕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葖的意思
葖的國語辭典解釋
葖 tú ㄊㄨˊ
詳細解釋
名
◎植物名。即蘿卜。萊菔屬。開紫花,根部肥大。
《爾雅 · 釋草》:“葖,蘆萉。”晉 · 郭璞 · 注:“萉宜為菔。蘆菔,蕪菁屬。紫華大根,俗呼雹葖。”宋 · 邢昺 · 疏:“紫花菘也,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一名葖,俗呼雹葖;一名蘆菔,今謂之蘿卜是也。”
葖的兩岸詞典解釋
葖 tú ㄊㄨˊ
詳細解釋
◎植物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葉作羽狀分裂,有鋸齒。花白色或淡紫色,花後結生細長角果。主根肥大,長圓柱形或球形,皮白色或紅色,可食。種子可入藥。也作“萊菔”、“蘆菔”、“蘿卜”。台⃝也作“菜頭”。
葖字的翻譯
radish, turnip
Follikel (S)
トツ ド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