葹字的意思和解釋

shī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8479 CJK 基本漢字

⺾ 部

12 畫

9 畫

上下結構

122415331525

shī

si1

4421.2

U+8479

E891B9

TYSD

AYTB

葹字概述

〔葹〕字拚音是(sh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葹〕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艸施)組成。

〔葹〕字倉頡碼是TYSD,五筆是AYTB,四角碼是4421.2

〔葹〕字統一碼UNICODE是U+8479,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33913,UTF8:E891B9

葹的意思

shī ㄕ

基本解釋

一種草本植物,即“蒼耳”,果實蒼耳子入藥:“薋菉~以盈室兮。”

古書上說的一種豆類植物。

詳細解釋

名詞

植物名。即“苔耳” 。菊科。一年生草本。野生。又稱“苓耳”。即“蒼耳”。果實叫“蒼耳子”,有刺,可入藥。

Siberian cocklebur;

葹的國語辭典解釋

shī ㄕ

詳細解釋

植物名。菊科葈耳屬,一年生草本。莖被剛毛。葉卵形而尖,互生,邊緣鋸齒狀。夏日開花。果實長橢圓形,多硬刺,附著於他物而借以散布種子。

葹的兩岸詞典解釋

shī ㄕ

詳細解釋

植物名。一年生草本。莖被剛毛,葉互生,卵形而尖。夏日開花,果實長橢圓形,多硬刺,借由附著於他物以散布種子。

葹字的翻譯

kind of chrysanthemum, xanthium

lampourde d'Orient, lampourde à gros fruits, Xanthium strumarium